蓝凌是国内生态OA引领者、数智化办公专家及知识管理领军品牌,是智慧办公践行和推动者。21年深耕OA领域,坚持为传统企业办公赋能创新,成功服务数千家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引领大数据及AI时代下的智慧办公新方式。

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

(1)基于小型机和微机的启蒙阶段(20世纪70年代末-90年代)。改革开放是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源头,20世纪70年代末,由于改革开放,较多小型机进入中国,并被部分医院陆续引进。进入80年代后,价廉易用的微机大量进入中国,中国也开始研发国产微机,部分医院陆续引进微机。


(2)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(20世纪90年代中期-2000年)。1992年,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全国多家医院的IT技术精英进行系统研发。20世纪90年代中期,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“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研究”和“军字一号工程”实施成功。在卫生部的大力推动下,中国医疗信息化迎来第一次发展热潮。随着对医院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,系统越来越复杂,医院自我开发难度逐渐提高。在市场机制引导下,多家HIT企业创建,由医院提需求、IT厂商负责开发、实施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始出现并成为主流。此阶段中,医院管理信息系统(HIS)以财务管理为核心。


(3)临床信息系统与区域医疗协同探索阶段(2000年-2008年)。2002年,卫生部陆续颁布《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—2010年》、《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》(草案),将信息化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。此阶段建设重心向临床转变。临床信息系统以医生工作站为中心,包括实验室信息系统(LIS)、医学图像处理/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(PACS)和合理用药监控等系统;各地陆续实施医疗保险、新农合,所有医院与医保、新农合系统逐步建立接口。


(4)基于电子病历(EMR)的医院信息平台阶段(2009年至今)。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》,开始推进新医改。2011年,卫生部制定《2011—2015年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》、《电子病历基本规范与功能规范》、《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》、《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》、《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》。2009-2013年,新医改掀起了中国第二个医疗信息化发展热潮。2013年,国家全面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。核心内容概括为“46312”,即建设国家级、省级和地市、区县级四级卫生信息平台;公共卫生、医疗服务、计划生育、医疗保障、药品管理、综合管理六项业务系统;电子健康档案、EMR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三个基础数据库;一个人口健康统一网络;信息安全和信息标准2个体系;要求医院以EMR为核心,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,实现院内院外信息共享。


(5)数据整合阶段(2015年至今)。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(2015—2020年)》,计划到2020年,实现全员人口信息、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,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。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,实现公共卫生、计划生育、医疗服务、医疗保障、药品供应、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。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、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。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,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、金融IC卡、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,实现就医“一卡通”。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,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、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、高效、安全、稳定的信息网络。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。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。实现各级医疗服务、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。

 


2018年,卫健委发布《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(试行)》,清晰、明确地为国内医院信息化建树指明了方向。随后,针对电子病历、互联网医疗、分级诊疗、互联互通等,卫健委陆续发布相关政策,2018年国内涌现了第三个医疗信息化发展热潮。

相关资讯